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级通知 > 关于印发《七里河区备课改革 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七里河区备课改革 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8年10月08日 10:58:59 访问量:796

 

 

七教发〔2014〕41号

 

关于印发《七里河区备课改革

指导意见》的通知

 

区属各学校、幼儿园:

现将《七里河区备课改革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七里河区备课改革指导意见

      2.七里河区小学各学科备课建议及参考案例

 

 

七里河区教育局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日

 

 

 

 

 

 

 

附件1

七里河区备课改革指导意见

为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减轻全区教师备课负担,使广大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现就备课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教学改革文件精神和教育局在“四个有效”研训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教育局在全区推行分层备课,依据不同的层次划分,在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要求,力求提升备课质量、增强备课实效,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

二、     工作原则

  1. 根据学校教师现状,实行层次划分;
  2. 根据教师层次特点,实行分层要求;
  3. 根据教师层次结构,实行分类管理;
  4. 根据学校备课现状,实现轻负高效。

三、     层次划分

根据教师教龄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10年以下为一层;二是10-20年为一层;三是20-30年为一层;四是30年以上为一层;根据教师职称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三级教师为一层(包括未评的);二级教师为一层;一级教师为一层;高级教师为一层;

根据教师能力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一般学校教师为一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一层;市级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一层;省级名师、骨干、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一层。

   三、具体要求

(一)学期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要体现清晰的学期目标、学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情分析,根据分析提出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措施。

(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单元教材分析。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基本要素。为了实现“教”向“学”的转变,要求“教学流程”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部分表述,要求教师活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主要教学环节后注明“设计意图”。为了减轻老师“写”的量,“教学流程”可采用表格式。要求在备课本前附上“2011版各科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照课标进行反思,反思可以采取批注的方式、留白的方式、粘贴的方式,形式不一,但要课课有反思,提高反思的实效性。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分层性、多样性、针对性。

四、     相关说明

    1.学校根据本校教师现状,在三种层次划分方式中自主选择一种对学校教师进行层次划分。根据备课“具体要求”,学校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分层要求。如哪些层次的教师要备详案,哪些层次的教师要备简案;哪些层次的教师教案可循环使用;哪些层次的教师可在书头备课等;

2.建议学期计划、单元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可采用电子备课形式。其余集体备课内容根据学校校本教研自主确定,也可采用电子备课,但电子备课不得超过备课总量的30%。集体备课成果所有参与教师共享,相关备课内容教师不必再单另备课,复印粘贴即可。为了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相关过程运行资料要规范完善,教科室整理存档,以备对照检查;

3.各科备课要做到课程标准、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前后照应、融会贯通;

4. 超前备课不得超过一周,提倡同步备课,杜绝课后补备和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5.各级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向学校教师提供2-3篇精品教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6.要求各校教师在学校下发的专用备课本上手写备课;

7.建议各校在学期末开展优秀教案展评活动,评选出的

优秀教案学校存档,供全校教师借阅学习;

  1. 具体备课参考各学科相关建议和备课参考案例;
  2. 中学各学科备课要求及备课参考案例可参照小学执行。

 

 

 

 

 

附件2七里河区小学各学科备课建议及参考案例

一、语文学科备课建议

    (一)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段目标,强化课前研读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确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学科备课形式不限,识字、阅读、习作可用文字分段表述,也可表格表述。

    (三)每个独立教学内容(一篇课文、一次习作)写出教材分析和课后反思。

(四)阅读教学设计板块清晰,让学生有较充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表达形式,在阅读中自觉强化写作能力渗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习作教学设计要多结合学生阅读及生活实际,要通过日记、周记,办小报、墙报,举办作文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要加强作文讲评过程,在讲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备课参考案例一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健康路小学  贲金荣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风雨无阻给海鸥送餐;他视海鸥为儿女,熟悉它们的样子,懂得它们的语言,了解它们的情感。老人去世,海鸥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所以教学本课时,我将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走进老人与海鸥那震撼的情感世界中,感悟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品味重点词句与想象中充分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手段,使学生乐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教师活动

1.板书:海鸥。你对它了解多少?

2.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二)学生活动

1. 交流海鸥的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2. 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对海鸥有了一个认识,同时也了解到文章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一)教师活动

1.提出自读要求:

⑴ 按喜欢的方式读文,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找到最令人你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⑴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 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 指导朗读。

  (二)学生活动

1. 学生按要求读文。

2.认读生字词。

3.合作探究: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4. 找到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幕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四、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教师活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2.这两个场景当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个场景?

    (二)学生活动

回顾课文内容,补充板书内容。(喂、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切入主题导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一)教师活动

1.是啊,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实在是太让人惊异了,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的15-17段,边读边把描写“海鸥惊人之举”的句子画下来,作上批注。

2.引导感悟。(板书:抓关键词)

3.指导朗读。

4.质疑:是什么让海鸥有了如此意想不到的举动?

    (二)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用心体会,进行批注。

2.全班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抓“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体会海鸥此时的焦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情。)

(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纷纷”“肃立不动”“白翼天使”等词,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它们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4)“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抓“扑得那样近”“白色旋涡”感悟鸥群的不舍。)

3.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走进老人与海鸥那震撼的情感世界中,去品味海鸥和老人的情思。】

    三、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一)教师活动

1.思考:海鸥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就像亲人一样。”)

    2.质疑:十多年啊,几千多个日子,老人究竟为海鸥做了什么?

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             排成一片

边走边放                 翻飞的白色

海鸥依他的节奏           飞成一篇

起起落落                 有声有色的乐谱

3.指导朗读。

    (二)学生活动

1.快速默读课文的1—13段。

2.汇报交流。

预设:“老人把饼干丁……扫得干干净净。”(抓老人的动作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3.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情为基,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四、激情朗读,品味“送别”

    (一)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十多年了,老人就这样与海鸥相依相随,但此刻老人病了!在家里躺了两天后,他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拖着沉重的病体,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看望他可爱的儿女们……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诉焦急等待的海鸥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与学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的15—19段。

3. 评价学生练笔。

    (二)学生活动

1. 与教师合作配乐朗读课文的15—19段。

2. 小练笔:如果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此时此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天堂里的老人,面对海鸥,此时此刻,你又会说些什么?(二选一)

3. 交流。

【教学意图:“鸦反哺,羊跪乳。”爱,总是相互的。对于海鸥来说,是情感的归宿;对于教学来说,是水到渠成……这也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

五、回归文本整体,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海鸥老人的塑像。

2.教师解说,推荐原著《寂寞鸥灵》。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处,通过回旋画面又引起学生对文章中深藏的哲理的思考,让学生留有余思离开课堂。】

六、布置作业

搜集并阅读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写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整合,体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附: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喂

         (亲人)  老人    爱     海鸥  (儿女)

                        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情”为线索,摒弃了繁琐的课文分析,顺学而导;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语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中,我从“海鸥的惊人之举”这个部分入手,首先让学生找到海鸥惊人的举动?在解决这部分问题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品味朗读,让学生抓住鸥群的动作体会它们伤心与不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接着引导学生质疑,向“老人做了什么?”这个内容过渡。

在教学“老人喂海鸥”这个环节时,我以情为基调,以读为手段,开始指导学生对十三小节情境朗读,引导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而后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走进老人与海鸥那震撼的情感世界中,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海鸥送老人这部分内容是最让人震撼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伤感的意境。我利用配乐、创设情境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鸟反哺,羊跪乳。”爱,总是相互的。对于海鸥来说,是情感的归宿;对于教学来说,是水到渠成,……这也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之后的小练笔不仅让学生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体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课堂最后我出示了邓启耀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体现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引起学生对文章中深藏的哲理的思考,让课堂留有思考的余地。

有人说,教学艺术的美,是一种残缺的美。每一次上完课,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现在回头反思:

第一,我觉得课堂结构不够开放。

第二,老师过多地关注了自己的预设,而对课堂生成方面的关注有些欠缺。

第三,结尾,练笔的交流还是少了些。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应该多叫一些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参考备课案例二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课《一次实验》

执教

于胜文

学校

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

教学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学内容为课外练习,是根据李秉坚教授“快乐作文”理念而设计的活动作文。习作指导过程只要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的情境,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从而获得第一手感官认识,达到有话可说、有情要诉。

从学情分析看,实验过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能够被唤醒。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和观察顺序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器材及实验过程,学习记录并描述实验现象。

2.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质疑能力。

3.训练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将事物描写的更加生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器材及实验过程,学习记录并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物体的变化及人物动作表现

教学准备

烧杯、筷子、食盐、清水、鸡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观察 导入课题

1.引入课题:今天于老师和大家上一节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想看看吗?

2. 教师将实验器材(烧杯、筷子、食盐、清水、鸡蛋)一一展示,引导学生观察。

3.引导质疑:猜猜老师今天带这么多东西要干什么?

4.板题:实验。做什么实验呢?我们拭目以待,但是在做实验前,同学们要把刚才观察到的各种器材的特点写出来。(巡视)

5.导语:谁来读读自己写的片段?

 

 

 

 

 

1.仔细观察,说出各种实验器材的特点,相互补充。

 

2.自由质疑。

 

 

3.学生进行练笔。

 

 

 

 

 

4.指名读,进行评价。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观察、口表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进行练笔,为完成整篇习作奠定基础。

 

二、深入观察 记录过程

1.提出要求: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仔细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是怎么做的,还有在鸡蛋和水都有哪些变化。

2.实验操作:倒水—放入鸡蛋—倒入盐—搅拌

引导:A.请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把鸡蛋放入水中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B.鸡蛋入水时速度快吗?像什么?

C.沉入水底的鸡蛋怎么样?像什么?

D.加入盐后水和鸡蛋有什么变化?

3.引导:实验做完了,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疑问?(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你会用哪些方法来解决呢?

4.引导: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实验要写成作文,除了《实验》,谁还有更好地题目?

5.导语:现在让我们把实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吧!

6.谁来读读自己的习作?(引导评价)

1.注意听清老师要求。

 

 

 

 

2.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练习将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

 

 

 

 

 

 

 

 

 

 

3.学生进行质疑,并自己想办法解决。

 

 

 

4.指名说

 

5.学生进行习作

指名读

1.训练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口表、质疑能力。

 

 

 

 

 

 

 

 

3.培养质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不同的题目引导学生确定不同的主题

 

 

 

5.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积极鼓励 总结课堂

1.引导:我们今天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一节课不仅成功的做了一次实验,并且几乎完成了一篇作文,课后请大家将作文进行修改。

 

1.鼓励学生,树立习作自信。

板书设计

实    验

老师——做法

同学——表现

水——变化

  鸡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样的课堂达到了一种学科的整合,将观察、描述、作文等语文教学的过程与科学实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得不留痕迹,结合得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当然,作文教学最终是要引导学生表现更大范围的现实生活。用科学实验引路,指导作文,只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文指导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1.注意内容的有机整合。我将科学现象与作文的观察、体验、领悟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体验和感悟,引导他们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独自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写出来。这样的作文,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让孩子们的作文真正摆脱了无病呻吟的状态。

2.进行有效的“前”作文教学。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马后炮”,先让孩子们写,写出以后再指导。而对写之前的工作做得比较少。它注重的是学生形成作文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而“前”作文教学注重对是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过程,学生思维发生的状况,教给学生通过眼、耳、手、嘴、鼻现时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在本节课上,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观察鸡蛋的变化,引导孩子们激情参与,诱导他们观察“场景”,用心获得真切的体验。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课时我还是过于紧张,对学生的发言描述、文字表达指导的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用心去倾听,课后感觉很遗憾。

 

 

 

二、小学数学学科备课建议

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班级情况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二是改进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数学备课按照《七里河区教育局备课改革指导意见》中有关规定进行,强调实用。

(一)全册备课

首先要写上备课时间,然后分以下几部分进行撰写全册备课:

1.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2)教材的知识结构。

2.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或教学的关键

5.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全册备课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简析:

   ×××××××××××××××××××××××××。

二、教学要求:

    1. ×××××××××××××××××××××××。

2. ×××××××××××××××××××××××。

3. ×××××××××××××××××××××××。

三、教学重点:

    ××××××××××××××××××××。

四、教学难点:

    ××××××××××××××××××××。

五、教学措施或教学关键:

    1. ×××××××××××××××××××××××。

2. ×××××××××××××××××××××××。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二)单元备课

首先要写上备课时间,然后分以下几部分进行撰写单元备课:

1.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2)教材的知识结构。

2.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或教学的关键

5.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小节就可以)

第×单元  ×××××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简析:

   ×××××××××××××××××××××××××。

二、教学要求:

    1. ×××××××××××××××××××××××。

2. ×××××××××××××××××××××××。

3. ×××××××××××××××××××××××。

三、教学重点:

    ××××××××××××××××××××。

四、教学难点:

    ××××××××××××××××××××。

五、教学措施或教学关键:

    1. ×××××××××××××××××××××××。

2. ×××××××××××××××××××××××。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2. ××××××××…………………………………×课时

3. ××××××××…………………………………×课时

(三)课时备课

首先要写上备课时间,然后分以下几部分进行撰写单元备课:

1.教学内容:具体到哪页。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制定。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开来写)。

4.教具和学具准备。

5.教学过程。

(1)导入 (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要灵活多样)

(2)探究新知(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备课中要体现出师生的双边活动及具体的教法和学法,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具与媒体的使用要得以充分体现。)

(3)巩固深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梯度性,一般要体现出基本题、变式题、开放题等练习题。)

(4)课堂总结

(5)课堂作业(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补充习题或个性化设计的作业题)

(6)板书设计(数学新授课一定要注意精心的进行板书设计,体现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7)课后笔记

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多角度、多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得失,主要写本节课教法的成败、学法的成败,要注重反思,写出自己教完本节课的感想及今后教学的改进策略,可以围绕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主题展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深入剖析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小节的名称)

    第×课时(如只有1课时可不写)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    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题,练习×的×—×题。(要具体)  

教学目标:

    1. ×××××××××××××××××××××××××。

2. ×××××××××××××××××××××××××。

3. ×××××××××××××××××××××××××。

教学重点:

    1. ×××××××××××××××××××××××××。

2. ×××××××××××××××××××××××××。

教学难点:

   ×××××××××××××××××××××××××××。

教具或学具准备:

    1. ×××××××××××××××××××××××××。

2. ×××××××××××××××××××××××××。

教学过程:

一、××××××××

1. ×××××××××××××××××××××××××。

2. ×××××××××××××××××××××××××。

二、××××××××

1. ×××××××××××××××××××××××××。

2. ×××××××××××××××××××××××××。

3. ×××××××××××××××××××××××××。

三、××××××××

1. ×××××××××××××××××××××××××。

2. ×××××××××××××××××××××××××。

四、××××××××

1. ×××××××××××××××××××××××××。

2. ×××××××××××××××××××××××××。

××××××××

1. ×××××××××××××××××××××××××。

2. ×××××××××××××××××××××××××。

六、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可以用红笔框起来)

×××××××××××××××××××××××

课后笔记:(可不受版面的限制,最后用红笔书写,每小节可以写一次,如果一小节在三课时以上,可以三课时写一次)

    ×××××××××××××××××××××××××××。

 

 

 

 

 

 

 

 

小学数学参考备课案例一

课题名称

所授课名称及第几课时

教 学目 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节课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整体描述,要求明确、具体

教学重点:

结合本课内容确定(主要针对教材)

教学难点:

结合本课内容确定(主要针对学生)

教具、学具准备:

本课所需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其它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问题情境应针对本课教学内容,要有真实性、趣味性、数学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内容选择合理探究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考虑探究目标的坡度,便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回顾,说出收获。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通过观察、分析,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取向,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

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独立完成练习,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

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

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问题产生的必要性。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学、尝试、实践、猜想、讨论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认识。

 

 

 

 

 

 

 

 

 

 

 

 

 

 

 

 

 

 

 

 

 

 

 

 

三、小学英语学科备课建议

教学环节

任务目标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Warm up:

Review

热身复习

进入情境

唤起英语学习的欲望,主动回忆旧知,积极建构新知。

⒈组织学生唱歌曲、说歌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⒉设计与本课新授相关的复习内容,利用问答、猜谜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⒈积极主动地参与歌曲、歌谣等表演活动。

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Presentation:

任务呈现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并理解课文情境,明确学习与运用任务目标。

1.合理设计导语,呈现任务目标。

2.通过听录音、出示课件或表演等形式提出主线问题,引领学生感受语言具体情境与语篇表达的话题功能。

1.明确学习任务,初步感受学习内容。

2.尝试带着问题理解课文大意,并在任务驱动下主动开展学习活动。

 

Practice:

互动交流

学习新知

为任务完成做知识与能力上的准备。

1.设计有效的语言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使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主要目标语言与词汇。

2 .设计“机械与意义”上的不同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新知、技能和运用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为运用语言技能形成语用能力作准备。

⒈互动交流,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⒉感受并尝试运用目标语言与词汇理解课文语境。

3、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形成听说读写语言技能。

 

Production:

巩固训练

运用新知

 

通过完成任务,将前一环节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为真实生活中的语用能力。

 

⒈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使学生运用课时学习到的语言点。

⒉设计层层深入的比赛和练习活动,依据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层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课堂检测,让学生一课一得。

⒈大胆、自信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形成综合语用能力。

⒉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所学语言点,并在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得到提高。

3.顺利通过检测内容。

Summary:

Homework:

提炼总结

布置作业

反馈任务完成情况,自主归纳所学,形成结构。

1.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点拨重点、与难点。

2.布置有效的分层次作业。

 

1.自主小结所学重点,把握难点内容。

2.认真完成课内与课外作业。

小学英语备课参考案例一

Lesson plan

Grade:                Title:                      Date

Content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Ability Aims

Moral Education

Key Points

Different Poin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Tools

Teaching Progress

Teachers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Design Idea

Step 1: Warm up

Step 2: Review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duction

Step 6: Progress

Step 7: Summary and Homework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reconsidering

 

 

 

 

四、小学音乐学科备课建议

(一)学期教学计划

1.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

2.写出简明的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班级的基本状态、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3.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分开,可依据学段目标和教师用书来制定。

4.合理规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写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措施。

5.学期计划由音乐教研组集体商榷制定。

(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单元主题(名称)

2.单元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 )知识与技能

3.单元教学重、难点

4.单元课时安排

(三)课时备课

1.教学内容:所教歌(乐)曲的名称

2.音乐教学内容分析

音乐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教材,反复聆听或演唱作品,深入分析歌(乐)曲的特点、结构、情感因素及知识分布情况;第二步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收集、筛选典型的音响、音像,以及实物等教学资料;第三步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整合,来确定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分析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等的作品进行整合、将同一内容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将同一主题不同教学内容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

3.确定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整合)三方面制定。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建议: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教学目标的行为时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3)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

(4)教学目标的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5)教学目标一定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导向,始终以音乐为本。

4.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

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音色、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重难点的书写要分开。

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不同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唱歌教学小学低年级以兴趣为主导;中年级的唱歌教学要体现一个“实”字;高年级唱歌教学要做到深而有情。欣赏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

6.教(学)具要提前准备

7.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导入部分根据所教内容,设计不用的形式,如:音乐导入、故事导入、律动导入等等,导入要巧妙、把握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2)主体部分

这一部分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主要包括展开、形成、和拓展等方面。在备课时,展开部分要贯穿在活动中,要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机渗透,充分让学生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展开教与学。形成是学生经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初步形成的结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多设计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与机会。拓展是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在设计时要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同时必须是在前面环节进行的扎实,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拓展而拓展。

(3)结束部分

音乐课的结尾可以是师生共同简短的知识总结,也可以是老师一句满怀希望的寄语,可以在师生共歌共舞中结尾,也可以在静听乐曲中结束。教师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简洁明快、灵活多变,使学生真正感受“课已尽而意无穷”。

7.教学反思

撰写教学反思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总结成功之处。可以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创新、先进教育思想的渗透、教学内容等。

(2)写不足之处。反思课堂中的问题,及时进行

(3)写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内容

(4)写学生的创新。记录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

(5)写“再教设计”。及时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6)每学期教学反思不得少于10次。

小学音乐备课参考案例一

教学内容

《摆手舞》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以集体舞为主的音乐课

教师

王霞

学校

七里河小学

教学内容分析

    《摆手舞》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欢乐的山寨》中的一首用集体舞来表现的歌曲,歌曲为2/4拍子,一段体结构,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土家族民间摆手舞的独特风格。民歌音乐素材和节奏,创编了歌词,“嗬嗬也”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衬词,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

本节(课)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土家摆手舞。

过程和方法

模仿《摆手舞》基本动作,掌握土家族摆手舞风格及简单的队形。

知识和技能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由舞生歌演唱《摆手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模仿摆手舞基本动作,基本掌握集体舞表演。

教学难点

摆手舞风格的模仿及队形的排练。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钢琴、大鼓、锣

板书设计

                       《摆手舞》

        (集体舞)                           (土家族民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用柯尔文手势师生问好

    柯达伊尔文手势问好让学生对本课的音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节奏训练 

 

 

 

运用不同的节奏游戏让学生掌握摆手舞的动作,并让学生在节奏游戏中掌握歌曲的恒拍。

 

 

我设设计三种不同的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摆手舞”的舞蹈动作。

 

   教师播放土家儿童歌曲 ,学生围圈作律动。

  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在表演中的自信心。

 

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土家摆手舞的视频。

 

通过 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初步了解土家族的摆手舞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土家民歌《摆手舞》。

 

(1)教师运用柯达伊手势范唱歌曲让孩子们感受音的高低。    

(2)教师表演唱,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看老师的手势试唱歌曲。

 

(4)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歌曲。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演唱歌曲,运用灵活的评价手段激发孩子的演唱欲望。    第(3)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音准。

第(4)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演唱歌曲,和孩子拉近距离。

表现歌曲

表演《摆手舞》

(1)分内外两圈并找鼓手集体表演。

 

(2)分组表演 进行擂台比赛并进行互评。

  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学生的节奏感及表演欲望。        

总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感受了土家族的摆手舞,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让孩子们自己谈谈收获其目的:第一: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忆加深印象;第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作业

在家里表演《摆手舞》把快乐传递给我们的家人。

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体验感受了土家族独有的摆手舞,那,土家族的摆手舞还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好!谢谢你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太让老师感动了,我们一起和土家族的小妹儿、小伢儿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舍巴节。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还有很多民间音乐,民间舞蹈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认识,去了解!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唱着,跳着土家族的摆手舞结束这节课吧!

课后反思

通过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土家族摆手舞的氛围,气势以及摆手舞的来源。这时候在开始学歌曲孩子们就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歌曲的情绪,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掌握演唱时需注意坐姿,口型,声音的控制,歌曲情绪的调动等。孩子们歌曲掌握了以后让孩子们再看摆手舞视频,让孩子们看看摆手舞的队形他们为什么跳得那么整齐,跳得那么有劲那么有气势,再通过观看视频后我和孩子们就一起开始编排队形加入打击乐,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学跳集体舞时孩子们最活跃,让孩子们自己看一看课本的图编一编后老师再做一下统一就可以了。其实孩子能随音乐节奏走走动动、自愉自乐地能找到具有民族特点的动作既可,并与他人合作跳一跳在教室走一走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  

这一节课我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欢心雀跃,快乐的度过了一节音乐课。

 

 

小学音乐备课参考案例二

  教学内容

《同坐小竹排》

课时

一课时

教师

齐娅琳

学校

王家堡小学

教学内容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壮族儿歌。一段体五声羽调式。四三拍、四二拍变换节拍。歌曲前4小节的四三拍与末句的四二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活力。结尾运用大量的衬词“嗨罗里罗嗨罗里罗赛”具有山歌自由悠长的特点,表现孩子们乘坐小竹排游乐玩耍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美地体现了儿童得意、自豪的神情。

本节(课)教学目标

1.能用流畅的声音演唱《同做小竹排》,抒发孩子们乘坐小竹排游乐玩耍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

2.能辨别四二和四三拍的强弱特点,感受不同街拍的韵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表演、律动。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律动、歌曲的演唱与表演。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同坐小竹排》,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通过声势动作、律动、歌表演等活动感受三拍子与二拍子的不同韵律。

教(学)具:PPT课件、钢琴

板书设计

                      《同坐小竹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1.听音乐走步,进行恒拍练习

2.在走“恒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原地走“两拍”。

3.在走“二拍”的基础上加入“拍手”,拍三次。

4.音乐停止后师生继续走二拍子。

5.教师在做动作的同时教师接着唱:“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赛-”(唱二、三遍),学生学唱后四小节衬词部分。

6.教师拍三拍子,先拍手,再变换成拍手、拍腿等,拍两三次之后,边拍节奏边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通过游戏导入,让学生感受“恒拍”——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在上课之初通过各种声势动作感受、体验四三拍和四二拍的韵律。

 

 

 

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了解歌词内容。(出示歌名)

2.简介竹排:竹排是把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入水中漂浮,用来运人载物。竹排由一个人撑竹竿于水底,用力一推,竹排就会顺水漂流。(出示竹排图片)

3.再次聆听歌曲。

4.按歌曲节奏读歌词,比比谁的声音动听。

5.学生跟琴学唱歌词。

6.演唱指导:

(1)强调壮族方言中“蟹”的发音和演唱。

(2)每小节的第一拍稍稍用力。

(3)指导学生唱出竹排轻轻摇晃的感觉。

7.完整的演唱歌曲。

在拍手游戏中教师演唱《同做小竹排》,让学生聆听歌曲,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学生在反复的聆听中学会演唱歌曲

 

 

拓展与表现

1.引导学生边唱歌曲边做音乐律动,体会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变化。

2.学生两人一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拍节奏。

   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再走、拍节奏,感受四三和四二拍的变换拍子。

课堂小结  

 

1.师生说收获

2.在《同坐小竹排》的歌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作业

把歌曲给家长表演唱一唱。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的难点就是区别二拍子和三排子的不同,所以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听音乐走步”的游戏。学生在节奏鲜明的音乐声中感受“恒拍”,当学生已能完全接受“恒拍”之后,开始原地走步,继续感受二拍子。接着不间断的加入拍手拍三拍,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区别。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感受“恒拍”——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

 

小学音乐备课参考案例三  

教学

内容

五年级下册欣赏《彼得与狼》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教师

吴梅

学校

健康路小学

教学内容分析

《彼得与狼》选自湘版教材十册第五课,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整个乐曲为自由发展的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呈示部有多个主题,但彼得的主题占突出位置,是全曲的主导旋律。展开部从狼的出现开始,并加入两个新的主题­­—描写狼出现的部分和猎人的音乐,再现部从描写胜利队伍中的彼得音乐主题开始。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年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过程和方法

1.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2.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知知识与技能

1.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听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录音机   画笔

板书设计

小提琴————彼得

长 笛 ————小鸟

双簧管————鸭子

单簧管————小猫

大  管————爷爷

圆  号————狼

定音鼓————猎人的枪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课前延伸

 

 

播放凯旋主题,对学生进行设疑。

 

聆听 想象 思考 解疑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

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导入新课

 

1.交响乐队乐器知识复习1分钟

2.出示音乐中的七个角色,

 

听辨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及旋律特点。

了解音乐表现形式,在联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觉欣赏。)

听音乐

演故事

 

 

1.教师将学生分为五组,老师扮演小鸟

 

 

  1. 学生各自在听到相应

音乐时有所反应

  1. 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听第一段音乐,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

 

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时的变化,并自主地

听音乐,说故事

 

 

 

 

 

 

 

1.从老爷爷的劝告中引入狼,预示矛盾冲突

2.听狼的音乐,说音乐特点,再启发想象

3.狼来了,猫会怎样:听猫上树的音乐

4.听狼抓小鸟,小鸟灵巧地飞的音乐

5.听小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吃掉的。

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感知音乐表现方式,联想情景

学生简单模仿声音,听后进行简单的分析。

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正义、安全、善良的主题

 

从音乐因素的变化感知情节的推进,让学生在“听”“演”过程巩固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巩固。

听赏表演

 

教师解说,彼得等该如何办,引出团结、巧计、放绳、套牢、挣扎的情节。听听抓狼的音乐,分角色表演,教师提示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完成,再现乐曲高潮部分。

由知觉欣赏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

 

 

 

 

揭示课题首尾呼应

作曲家介绍(照片、简单生平)揭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进行真善美教育

在彼得的音乐声中结束

在音乐中愉悦的走出教室

 

作业

课后搜集了解普罗柯菲耶夫生平及其他作品的赏析

教学总结

我在教学《彼得与狼》这课时,从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倾听乐器的音色特点,倾听乐器演奏技巧的体现。同学们都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并且轻声的哼唱每种乐器所演奏的主旋律。当这种乐器的音色再出现时,学生就会很快的答出是什么乐器及代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课后反思

《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全曲长27分钟,这么长的一个曲子要在短短四十分课堂中完成,显然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把乐曲根据片断剪辑了几个短小的音乐片断,配上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兴趣激昂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并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我采用讲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导入,把各环节简单扼要的纳入到故事中去。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的不同人物,重点让学生区分出不同音色的特点。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器在节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区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并能概括出各角色的形态和性格:彼得——性格勇敢、聪明、机智; 小鸟——活泼、机灵;鸭子——行动摇摆、反应迟钝;——动作灵活、行动敏捷;爷爷——言语唠叨、行动迟缓、做事严谨;——性格贪婪、凶残、阴险、恐怖,  

在这堂课的教案中我准备了听、说、讲、演、创作等几个环节 ,但实际课堂中,我没有让学生充分表演,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我怕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设计好的请学生到前面把猫、小鸟、狼、爷爷等角色的表演没有充分展示,后来想想很是遗憾,其实简单的表演更能增加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掌握,了解每样乐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另外还应让学生思考,假如把表演角色的乐器换其他的乐器来演奏,会有什么效果呢?这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创新意识。  

 

 

 

 

 

 

 

 

五、小学体育学科备课建议

    (一)总体要求

1.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真钻研教材

2.淡化抄写意识,强化教学设计过程。

3.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四个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具有知识性、健身性、趣味性、实效性;简单易行)。

4.注重对学生需要和差异的把握

5.注重备课资源共享,教学反思不流于形式有实用价值

6.突出课程资源的再度开发与利用(提倡校本课程、引进新兴项目、注重田径内容、进行队列练习、兼顾游戏内容、考虑内容置换)。

(二)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建议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进行规划。具体建议如下:

1.选择教材要突出学生特点,注重趣味性、可接受性、新颖性、娱乐性。

2.认真研究教材所属的维度,注意教材的系统性与各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合理搭配不同性质教材,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顺序和所需教学时数。

3.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要符合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场地、器材等)。

4.教材内容的调整注意四个领域的均衡发展。

5.每个学期一般制定不少于18周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建议

 1.每个水平段教学有学情分析、安全措施。

2.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课次、课型、课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形式与要求、时间安排、练习次数)、设计意图、运动负荷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课后反思。

3.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利于操作,切实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4. 认真钻研教材,准确领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握教材重难点准确,教学策略的制定科学合理。

5. 教学过程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教法、学法与练法清晰明确,不流于形式,突出针对性,有层次性,多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多关注体育教学安全,特别是体操类、田径投掷类教学要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帮助措施。

6.合理安排身体练习的次数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负荷,切实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7.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突出新颖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发展的空间。

8.合理安排场地器材,精心和充分使用现有的体育器材教具。

9. 新上岗教师(10年以内)写详案,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10.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教案简详得当,突出个性,但必须包括以下列出的各项内容。

非考核课的教案内容包括:

(1)课时信息:课次、教材内容(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器材准备、运动负荷预计、练习密度预计、教学反思等。

(2)主要内容: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三段撰写,且每部分必须包括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组织教法、设计意图、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等。

考核课的教案内容包括:考核内容、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

11.教研组内要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备课资源开发意识,实现备课资源共享。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一

华林山第一小学六年级(水平三)学年教学计划表

领域

水平目标

教材内容

全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备注

时数

次数

时数

次数

时数

次数

运动参与

感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各类游戏(跑、跳、投等类游戏)

28

56

14

28

14

28

 

运动技能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名称及健身价值

韵律活动

4

10

4

5

2

4

 

跑的练习

12

24

6

12

6

12

 

跳的练习

6

12

3

6

3

6

 

投的练习

5

10

2

4

3

6

 

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

8

16

4

8

4

8

 

小篮球

14

28

6.5

13

7.5

15

 

初步掌握运动中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基本方法

柔道

20

40

11

22

9

18

 

技巧、器械体操

10

20

4.5

9

5.5

11

 

身体健康

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

跑、跳、投游戏及练习

见学期、课时计划安排

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

队列练习

          见课时计划安排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体育活动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合作、竞争类游戏,小篮球

见学期、课时计划安排

在有一定困难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耐久跑、器械体操

见学期、课时计划安排

测验项目

第一学期

50米快速跑  1分钟跳绳   50米×8往返跑

第二学期

肩肘倒立    跳高    掷实心球

注:柔道项目为我校校本课程,占总课时的20%左右。

备注:此学年教学计划表由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常守东老师提供。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二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单元教学计划

 

课次

内容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建议

1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

1.90%的学生学会助跑几步后接起跳,直臂支撑,屈膝提臀的动作,逐步提高支撑跳跃的能力,部分能力较强学生能初步完成完整动作。

2.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协调、灵活、平衡能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3.通过讨论,彼此勉励和互相保护与帮助,体验集体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4.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重点:

双脚踏跳直臂支撑

 

 

 

难点:

助跑踏跳连贯

1.教师示范助跑、踏跳、顶肩、提臀动作并提出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上箱方式。

3.分组体验,并及时互评。

4.教师示范跳上成蹲撑、直立跳下动作及说明帮助与保护的方法。

5.降低难度,提高自信。

6.原地两人撑肩、提臀动作辅助练习。

7.跑几步上板练习。

8.原地撑箱面、顶肩、提臀动作练习。

9.助跑、踏跳、顶肩、提臀、提膝动作练习。

10.选择适合的高度,在教师或同学的保护下练习完整动作。

11.以小组为单位轮换练习。

12.允许部分女生或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采用跪上箱面再起立跳下。

 

2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

1.体验提臀收腿上箱蹲撑的方法,发展弹跳及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发展支撑弹跳力及身体协调、灵敏素质。

 

3.体验合作学练的乐趣,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勇于自我挑战的勇气。

4.建立学习自信,逐步养成与伙伴互助的学习习惯。

重点:

屈膝贴近胸部

支撑收腹提臀

 

难点:

克服害怕心理动作连贯完成

1.引导学生回忆原地支撑提臀的动作要领,要求练习时评价同伴,注意自我保护。

2.分组练习,相互评星级,教师巡视帮助。

3.复习跑几步支撑提臀,做到要求踏板有力、相互保护。

4.示范“俯撑成蹲撑”的动作,要求收腹屈膝。

5.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蹲撑时手脚摆放的位置。

6.组织学生练习原地跳上成蹲撑上跳箱。

7.点评,提示双手撑箱的位置及收腿动作并加强保护与帮助。

8.教师示范“跑几步跳上成蹲撑“的动作,请学生模仿,教师保护。

9.根据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跳箱进行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10.集中点评,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鼓励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提示臀高于肩、膝高于手后收腹屈膝才能更轻松完成动作。

11.展示,交流互评。

12.教师示范“跑几步跳上成蹲撑“的动作,请学生模仿,教师保护。

 

3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

1.学会5-7步助跑起跳支撑跳上一定高度的横箱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的正确动作,发展支撑弹跳力、身体协调性。

 

2. 学会综合活动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互动与竞争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3.加强保护与帮助,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

重点:

支撑收腹提臀

屈膝落地缓冲

 

难点:

动作协调连贯

1.引导、交流 “摆臂向上用力跳起”的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原地练一练体验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解,揣摩如何“摆臂跳起”。

3.学生认真揣摩练习 —“蹲、摆、落”的要领。

4.学生积极动脑,分组在一格箱盖上体验“摆臂向上用力跳起”的动作。

5.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尝试2—3格跳箱上蹲撑起立,前跳下。

6.学生对比展示、评价,并归纳“空中展体”的动作要领。

7.引导学生尝试站在4格跳箱上完成蹲撑起立,前跳下的动作(结合图解)。

8.学生大胆体验,分组练习并互评。

9.结合完整图解,教师示范讲解。

10.引导学生5-7步助跑的完整动作练习,并加强身体姿态的优美。

11.学生分组练习,并加强保护与帮助,及时互评(轮换保护)。

12.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跳上成蹲撑—起立,前跳下的完整动作,点评表扬。

4

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

1.学会动作连贯、姿态优美的跳上成蹲撑---起立向前跳下动作,发展肢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2.学会综合活动“齐心协力”规则和方法,增强上下肢力量。

3.逐步养成多练互评的学习习惯,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重点:

动作协调,姿态优美

 

难点:

多练互助,小组合作

1.教师示范,引出”雏鹰展翅——前跳下”的动作要领。

2.学生原地纵跳练习,体验”摆臂跳起、展髋挺身、落地屈膝缓冲”的动作要领。

3.教师和学生示范,引出” 跑跳连贯、撑臂提臀屈膝蹲、起立、摆臂跳起,展髋挺身落地”的动作要领。

4.指导学生加强小组练习,体验” 跑跳连贯、撑臂提臀屈膝蹲、起立、摆臂跳起、展髋挺身、落地屈膝缓冲”的动作要领,鼓励学生保护评价伙伴。

5.集中交流,帮助学生展示保护动作,点评表扬。

6.教师讲解”体操小明星”和”最佳小助手”的选拔要求,指导学生结伴进行学练。

7.学生学习”体操小明星”和”最佳小助手”选拔要求,结伴练习,巩固” 跑跳连贯、撑臂提臀屈膝蹲、起立、摆臂跳起、展髋挺身、落地屈膝缓冲”的动作要领。

8.指导学生分组展示,点评表扬,颁发”体操小明星”和”最佳小助手”的奖章。

9.学生分层展示动作,接受”体操小明星”和”最佳小助手”的奖章。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三

安西路小学(水平一)学段前滚翻教案

授课教师 :杨发禄     授课级: 二年级      授课人数:61人        课次:3

教材

1.前滚翻    2 游戏:“抢垫子”

课型

复习

教学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并能与同伴在合作互助中学习。

2.   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并能运用所学技术进行健身锻炼和自我保护。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良好品质,并能树立安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重难点

1.重点: 低头团身          2.难点:后脑触垫的位置

课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时间

次数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文体委员整队

师生互致问好

2.老师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练习

原地踏步→并肩行进走→跑步走

4.波浪操

①双手胸前波浪

②双手体侧波浪

③双手交替波浪

④模仿天鹅飞翔的动作

⑤原地深蹲抱腿

⑥放松摆臂

1教师宣布内容讲解队列练习要求

队列口诀:(问答式)

2在教师的引领下活动

设计意图:

准备活动达到热身、铺垫的作用并与基本部分相呼应。

3教师即兴示范“天鹅”波浪操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伴奏音乐:《天鹅》

场地设计:便于学生观察学习、美观好看。

1文体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要求:口令清脆宏亮

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要求:听从指挥

2用儿歌引领学生齐步走---跑步走。

 

 

 

3、学生跟着教师模仿 “天鹅”波浪操

组织队形:(略)

要求:

1.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2.轻松慢跑,呼吸自然

☆☆☆☆☆☆

☆☆☆☆☆☆

☆☆☆☆☆☆

☆☆☆☆☆☆

 

场地设计:

3动作舒展大方

 

 

 

 

 

 

 

 

8′

 

 

 

 

 

 

 

 

 

 

 

 

1

 

 

 

2-3

 

 

 

 

 

1

 

 

 

 

 

 

 

 

 

 

 

 

 

 

 

 

 

基本部分

 

 

 

 

 

 

 

 

 

 

 

 

 

一、复习前滚翻

  1.                 前后滚动
  2.                 口诀引领
  3.                 低头看天
  4.                 对号入座
  5.                 示范讲解
  6.                 分组练习
  7.                 优生展示
  8.                 课课练:仰卧起坐20次

动作要领:

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

 

 

 

二、游戏:“抢垫子”

游戏方法:

学生撑两路纵队绕垫子慢跑,边跑边背诵口诀,听信号抢垫子,老师喊1!学生只能抢一块垫子,喊2!两人抢一块垫子,余类推。

 

1.指导学生练习前后滚动

2.背诵口诀:

一撑二蹬三低头,团身滚动似篮球。

设计意图:

简单明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

3. 低头看天、报数

4在画有图形的位置对号入座

5.教师讲解示范

6.学生每两人一块垫子探究学习

7.优生展示随机点评

8.组织学生练习仰卧起坐

方法:两人一组每人练习20次

设计意图:

用低头看天、对号入座的小窍门,使学生能够找到翻前滚翻的窍门。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

2.现场与学生示范

3.带领学生游戏

4.变换游戏队形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竞争性,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此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机智、灵活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1.学生分组轮换练习前后滚动。

2.引领学生背诵口诀。

3.集体练习低头看天、报数动作。

4.学生看着图案对号入座。

5.观看老师的动作

6.集体听口令练习,分散练习。

7.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1.保护与帮助:
单跪垫旁,一手扶背,一手托殿。

2、游戏开始后大家边唱儿歌边跑

游戏规则

1.不能跨越垫子。

2.没有听到信号不能抢垫子

3.先抢到垫子者获胜,落后者要主动起立。

4.游戏重新开始时要回到原来的位置,摆好垫子。

 

前滚翻动作示意图

评价要点:

1.能较好地完成前滚翻动作。

2.滚动圆滑自如

3.快速连贯一气呵成

一组前滚翻动作动画图片

要求:诚实自信,遵守规则。

 

 

 

 

18′

 

 

 

 

 

 

 

 

 

 

 

11

 

 

 

 

 

 

 

 

 

1-2

 

 

 

1-2

 

 

 

 

 

 

 

 

 

 

 

1-2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锅庄舞”

2小结

3收拾器材,下课

1教师讲解后即兴示范,组织学生成两路纵队,绕行成同心圆,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

起舞。

2师生共同参与,布置作业。

1.学生成两路纵队,绕行成同心圆后跟着老师的动作和着音乐的节奏逆时针方向舞动。

2.帮助老师收拾器材。

 

 

 

 

 

 

 

3

 

 

 

 

1

 

 

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30′ 35′ 40′

 

录音机一台、小垫子26块。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35%——40%

 

练习强度:中

这节课的亮点是在基本部分中我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前滚翻三部曲:一是口诀引领,二是低头看天,三是对号入座。我创编的滚翻口诀是:一撑二蹬三低头,团身滚动似篮球。口诀合辙押韵,简单易学,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低头看天解决了低头含胸的问题,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对号入座是在垫子前端中间画一个似头型的圆圈,两边对称位置再画上手的图案。练习时让学生对号入座,头对头,手贴手。这样做有利于翻滚时保持身体左右的平衡。如果没有手型图案对照,两手前后位置就容易错位,就会造成推手时用力不均的现象。学生在翻前滚翻时容易犯的错误是翻偏、头顶触垫、身体散等,这是因为头接触垫子的位置不正确,没有用后脑、肩、背依次触垫,没有抱腿滚动。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是——对号入座。以上三法是我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它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前滚翻技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一些肥胖儿童,个别学困生效果还不明显,还需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定套餐式服务。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四

七里河小学(水平三)学段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案

授课教师:朱歆妹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人数:53 人      课次:1

教材

1、双手前抛实心球——抛掷的远又准           2、游戏:“炸碉堡”

课型

新授

1.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掌握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动作,并且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抛掷的远又准,培养目测

力、准确性和时空感。

2.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抛掷与推抛的特征,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和全身的协调素质,使左右臂匀称发展。

3.情感目标: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树立安全意识,培养集体意识与观念,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自我体验和相互帮助,感受到完成动作和掌握技能的喜悦。

重难点

1.重点:抛掷准又远。 2.难点:全身协调用力。

课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时间

次数

开始

部分

 

 

 

 

一.课堂常规

1.文体委员整队

师生互致问好

2.老师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练习

队列队形:半面向左、右转

4、热身活动:自编.球操

①头部运动

②双手上肢球操

③双手腰部球操

④上下肢转球

⑤跳跃球操

⑥球操放松

5、小游戏:头后传球

四路纵队,排头依次从头上双手持球先后传至下一位同学,先做完的组为胜。

1、教师宣布内容讲解队列练习要求

队列口诀:(问答式)

 

 

 

2、在教师的引领下活动

 

 

 

3、教师即兴示范“球操”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伴奏音乐:《健身操》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调动情绪激发兴趣快乐热身

1.文体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要求:口令清脆宏亮

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要求:听从指挥

2.用口令引领学生半面向左---半面向右转法。

 

 

 

3.学生跟着教师模仿 “球操”。

 

 

组织队形:(略)

要求:

1.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

☆☆☆☆☆☆

☆☆☆☆☆☆

☆☆☆☆☆☆

 

 

 

3.动作舒展大方

 

 

 

 

 

 

 

 

 

 

8′

 

 

 

 

 

 

 

 

 

 

 

 

1

 

 

 

2-3

 

 

 

 

 

1

 

基本

部分

 

 

一、双手前抛实心球——抛掷的远又准

1.双手持球

2.双手八字

3.两脚开立

4.持球后置

5示范讲解

6分组练习

7优生展示

8课课练:仰卧起坐20

动作要领:

双手持球拇指与食指两手对应呈八字形,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持球至于头后,向前抛球时,有力脚前置,后腿发力,依次经脚、腿、胯腰腹、双臂、小臂鞭打、手指拨球将球向前抛出,重心前移。

要求:(1)注意安全听指挥

(2)学生体会如何抛掷的远又准

3)强调要点:屈肘后仰,蹬地收腹,向前挥臂,协调用力。

4)比赛规则:抛掷过规定的线、抛进远近的呼啦圈后,得到相应的分数,321计分。

游戏:炸碉堡

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每队十人,要求游戏开始后以纵队行站在线后,师哨声响后,每队排头可单双手抱一箱弹药(软排),跳过战壕,跳进保护圈(呼啦圈)10米后返回,站在规定线后双手头上前抛软排炸碉堡(小桶),炸中碉堡按照321得分,球落地后本队下一位同学捡起后,第二人拿到球和第一人方法相同,依次类推全部做完快并得分高的队为胜.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1.指导学生练习持球基本动作

2.背诵口诀:

一握二蹬三出手,弯腰向后似弓箭。

3.持球看天、报数

4.在画有图形的位置对号入座

5.教师讲解示范

6.学生每两人一组探究学习

7.优生展示随机点评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投得远,光用手用力和手脚同时用力哪个投得远?

8.组织学生练习仰卧起坐

方法:两人一组每人练习20次

 

设计意图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步掌握技能技巧

2.以赛激情以赛强体团结协作拓展能力

 

 

 

 

 

 

 

 

 

 

 

 

1.教师语言激励,创设情景.

 

2.教师请几位学生做示范

3.教师将学生分组.

4.教师组织分组比赛.

5.教师评价,评出优胜队,激励输队,评选炸碉堡能手.

1.学生动脑筋拓展想象.

2.以轻松、安全为宗旨.学生集体做前后两脚站立,双手持纸球向前抛掷尝试练习.

3. 认真听教师讲解重难点

4. 学生两人一组(比远)练习,自主练习过程中,体会如何才能投得远。

5. 学生两人一组(比准)练习,一人抛掷,对面一人拿呼啦圈准备。

6.分组比赛抛掷的远又准(过线又投准到规定地点得相应的分数)321

7.集体听口令练习,分散练习。

8.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1.学生听讲领会要领.

按照教师要求布置游戏场地。

2.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组以纵队行在比赛线后站立,排头学生拿好炸药箱,准备进行游戏.

 

3.分组比赛积极进取争当炸碉堡小能手

 

要求:弹药箱掉地后抱好再跑.炸碉堡时双手前抛。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示意图

双手前投实心球

 

 

评价要点:

1.能较好的地完成双手头上前抛动作。

2.快速连贯一气呵成

3.有一定的远度和准度。

 

要求:诚实自信,遵守规则。

 

双手前抛实心球——抛掷的远又准

 

 

 

 

 

○呼啦圈  5米  43

全长10

游戏: 炸碉堡

○○○

 

 

○○○

○○○

 

 

○○○

○○○

 

 

○○○    

○○○

 

 

○○○

                   →5米    ←

呼啦圈        战壕         小桶

10米全长

 

1.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依次站于线后

2.学生投入练习1-2

3.比赛3-4

 

 

 

 

18′

 

 

 

 

 

 

 

 

 

11

1-2

 

 

 

1-2

 

 

 

1-2

 

 

 

1-2

 

 

1-2

 

 

3-4

 

1

 

结束

部分

1.自编小松鼠吃松果《狐狸叫》配乐学生放松练习.

 

2. 教师讲评

 

3.整理器材下课

1.教师讲解后即兴示范,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

2.师引领学生跳小松鼠吃松果《狐狸叫》放松

3.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

形象模拟愉悦身心稳定情绪互动小结

1.学生认真模仿、自编创新操行练习

2.帮助老师收拾器材。

1.学生成开课时体操队形

2.学生模仿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30′ 35′ 40′

 

1.录音机及磁带        2.呼啦圈12

3.纸球414.软排41

5.塑料小桶12个        6.小垫子八块

7.标志筒数个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40%-45%左右

练习强度:中

课后

反思

课时的内容安排可能对有基础的学生效果较好,上这一节课学生必须在老师的安全教育之下听指挥、有次序的活动。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五:西湖小学(水平二)三年级30米快速跑教案

授课教师 :王冬梅     授课级: 三年级      授课人数:40人   课次:3

教材

1.30米快速跑              2.游戏看谁投得远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能完成两臂前后摆动、前脚掌着地的快速跑,提高快速跑的技能。

2.通过认真练习,从中获得动作正确、协调、快速的体验和乐趣。

3.能完成肩上屈肘、用力挥臂的投掷动作,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重点

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课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时间

次数

 

 

 

 

 

 

开始

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出席人数   (图一)

 

2.师生问好,宣布课内容

3.复习队列队形

4.慢跑小游戏(森林里的动物)

5.行进间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

②伸展运动

③体侧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弓步压腿

⑥腹背运动 

⑦踢腿运动

 

1.教师宣布内容讲解队列练习要求

队列口诀:(问答式)

2.在教师的引领下活动

设计意图:

为了能不断给学生新鲜感,以激发其练习兴趣,从而使准备活动更具实效性,于是在准备活动中,运用了形式多样、变化灵活的行进间徒手操,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热身效果也很显著。

 

1.文体委员整队师生问好!

要求:口令清脆宏亮

1.正确做出原地三转法的动作要求。

2.由四列横队成两列横队练习,还原。

3.学生在慢跑中听教师提示迅速模仿动物跑、跳。能按要求做到反应及时、动作迅速且遵守纪律。

4.集体听口令练习,

组织队形:(略)

要求:快、静、齐

 

1.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

    ☆☆☆☆☆☆

    △△△△△△

    △△△△△△

         ▲

场地设计:

2.轻松慢跑,呼吸自然3、动作舒展大方

 

 

 

 

 

 

 

 

8′

 

 

 

 

 

 

 

 

 

 

 

 

1

 

 

 

2-3

 

 

 

 

 

1

 

 

 

 

 

 

 

 

 

 

 

 

 

 

 

 

 

 

基本部分

 

 

 

 

 

 

 

 

 

 

 

 

 

一、30米快速跑

组织原地摆臂练习,要求摆臂动作正确,并要快速摆动;原地高抬腿跑,提醒学生注意动作速率。

分组做自然站立式起跑的30米快速跑,提示动作正确、协调,

课前划好跑道,标出起点、终点。

 

 

 

二 、游戏:看谁投得远

结合示范重点讲解肩上屈肘投掷动作,并组织学生用规定的自制小沙包(100~105克)进行模仿练习。

请几个动作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表演,并进行讲评,同时组织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掷远比赛。(体会动作要领、悟出感觉)

 

加强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教学,教师强调安全事宜,小组长监管

教师讲解示范,提出要求,纠正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胸前放纱巾让学生体会怎样才不会滑落到,提高难度放报纸加快速度,最后加大难度将报纸叠成2、4折放在胸前快速跑让学生在思、学、练、评、悟中提高学习效果。运用了以发展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策略。重难点:用前脚掌着地,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自我模仿练习,掌握肩上屈肘投掷动作的要领。

仔细观察同学的示范表演动作,通过教师讲评和自我尝试练习,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肩上屈肘用力挥臂的动作要领。

学生分组掷远比赛。

设计意图:培养团结互助品质,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互评。

 

重点:肩上曲肘,自然挥臂

难点:蹬、转、挥技术的结合及出手高度

  1. 学生原地摆臂练习,要求摆臂动作正确,并要快速摆动。
  2. 原地高抬腿跑,提醒学生注意动作速率。

3.分组做快速跑。

4.胸前放纱巾跑

5.胸前放报纸跑6.集体听口令练习,分散练习。

7.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1.自我模仿练习,掌握肩上屈肘投掷动作的要领。

2.仔细观察同学的示范表演动作。

3.自我尝试练习,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肩上屈肘用力挥臂的动作要领。

4.练习时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分组掷远比赛。

要求:游戏中,听教师的信号统一行动,保持整齐的队形,注意游戏安全。

重点:肩上曲肘,自然挥臂

难点:蹬、转、挥技术的结合及出手高度

 

评价要点:

  1. 会肩上屈肘用力挥臂的动作
  1. 自然挥臂

3.快速连贯一气呵成

 

要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17′

 

 

 

 

 

 

 

 

 

 

 

12′

 

 

 

 

 

 

 

 

 

 

 

 

2-3

 

 

 

1-2

 

 

1-2

 

 

 

 

 

 

 

 

1-2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向我开炮”

2.小结

3.收拾器材,下课

1.教师讲解,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立。

2.师生共同参与,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愉悦“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还集中了器材。

1.学生成成体操队形。

将纱巾、报纸、沙包依次扔向老师。

2.部分学生帮助老师收拾器材。

 

 

3′

 

 

 

 

1

 

 

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30′ 35′ 40′

 

1.纱巾

2.报纸

3.小沙包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35%——40%

 

练习强度:中

1.自制器材,保护环境。通过废旧布的利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前的准备工作,并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的意识。

2.在课的设计中通过胸前放纱巾让学生体会怎样才不会滑落到,提高难度放报纸加快速度,最后加大难度将报纸叠成2、4折放在胸前快速跑让学生在思、学、练、评、悟中提高学习效果。“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贴近学生。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还要和孩子们一同参与到活动中去,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和学生同玩同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六

 

七里河小学(水平二)快乐小足球教案

授课教师 :周 韦华      授课级: 四年级      授课人数:40人   课次:3

教材

1.快乐小足球——脚背正面运球      2.游戏: “拱猪”

课型

复习

1.用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以及可以达到的目标,吸引儿童主动积极的参与小足球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初步学会小足球的简单运动动作,知道简单运动动作术语学会简单动作。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

1.重点:脚接触球的正确位置     2.难点:绷脚尖

课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时间

次数

 

 

 

 

 

 

开始

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相互问好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练习

队列队形反思维练习: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蹲下、起立

4.健身操

①抱拳

②起势

③撑拉

④开合

⑤踢腿

⑥侧展

⑦体转

⑧腹背

⑨跳跃

⑩收势

1.教师宣布内容,讲解队列练习要求。

 

 

2.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

 

 

3.听音乐进行武术健身操的练习。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吸引学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体育委员整队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

 

 

2.反思维练习学生的反应及方向感。

 

 

3.模仿教师动作进行练习。

组织队形:

  △

    ●●●●●●

    ●●●●●●

    ☆☆☆☆☆☆

    ☆☆☆☆☆☆

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

     ●●●●●●

     ●●●●●●

     ☆☆☆☆☆☆

     ☆☆☆☆☆☆

 

 

 

 

 

 

 

 

8′

 

 

 

 

 

 

 

 

 

 

 

 

1

 

 

 

 

 

 

 

1

 

 

 

基本部分

 

 

 

一、脚背正面运球

1.接触脚的位置

2.支撑脚的站位

3.接触球的位置

 

讲解动作要领:

运脚的正确部位触球进行练习,多接触球,慢前进绕杆练习

 

二、游戏

“拱猪”

 

方法略

 

 

1.只提要求,不讲动作方法

 

2.请做的好的同学出列示范

 

3.讲解示范

 

 

4.师巡回指导

 

1.介绍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游戏

 

3.点评

 

设计意图

1.主动参与,运动实践

 

2.培养合作意识,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

1.请个别同学示范

2.每人按讨论结果练习

分析和自己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哪种实用

学生模仿、练习

 

3.按要求完成

 

4.优生展示

 

1.学生尝试练习

 

2.以组为单位比赛

 

3.学生自评

 

 

 

 

○○○○○    ▽

○○○○○    ▽

●●●●●    ▽

●●●●●    ▽

 

 

 

 

 

 

18′

 

 

 

 

 

 

 

 

 

 

 

10′

 

 

 

 

 

2-3

 

 

 

若干

 

 

2-3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小结

 

3.收拾器材,下课

1.组织学生做放松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3.布置课外作业

1.学生动作柔和舒展,身心得到全面放松

2.认真听讲,进行自评和互评

 

●●●●●●●●

●●●●●●●●

☆☆☆☆☆☆☆☆

☆☆☆☆☆☆☆☆

 

 

4′

 

 

 

 

1

 

 

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30′35′40′

 

1.足球

2.标志物

3.录音机

练习密度

30——35%

本课教授学生脚背正面运球,在讲解运用正确部位触及球后,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但在练习时还有少数同学用脚尖触及球,需要加强引导。

 

 

小学体育备课参考案例七

安西路小学(水平二)学段跳绳教案

授课教师 :张振新      授课级: 四年级      授课人数:60人        课次:2

教材

1.双脚连续跳短绳         2.游戏“突破封锁线”

课型

复习

1.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双脚连续跳绳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遵守规则的习惯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摇绳与起跳的协调配合          2.难点:摇、跳节奏的掌握

课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时间

次数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队列队形练习

三面转法、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队形便步走成同心圆

 

3.韵律绳操

 

4.游戏:

“抓尾巴”

 

5.课课练

1.教师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2.口令指挥、语言提示。

 

3.教师示范,要点提示。

 

4.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并讲解游戏规则。

 

5.身体柔韧练习。

设计意图:

加入课课练内容,每节课有针对的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上课人数。

 

2.学生队列练习,要求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3.学生精神饱满,认真模仿练习。

 

4.学生两人一组,在设定好的圆圈内相互捉尾巴。在游戏中不能出圈。

 

5.学生在老师提示下进行练习

组织1

 

组织2

 

 

 

 

 

 

 

 

8′

 

 

 

 

 

 

 

 

 

 

 

 

1

 

 

 

2-3

 

 

 

 

 

1

 

 

 

 

 

 

 

 

 

 

 

 

 

 

 

 

 

基本部分

 

 

 

 

 

 

 

 

 

 

 

 

 

一. 复习双脚连续跳绳的方法

1.30秒跳绳比多。

 

2.40次跳绳比快。

 

3.学习单脚交换跳绳和反摇跳的方法。

 

4.双人合作跳绳练习。

 

5.花式跳绳拓展体验。

 

 

动作要领:略

 

 

 

二、“突破封锁线”

 

游戏方法:

学生分四组进行游戏。两组站在场地两边,手持捆绑好的跳绳当做“手雷”,另外两组通过场地中间封锁线,两边的同学用“手雷”击打中间通过学生的腰部以下的位置,中间的同学则尽力躲避“手雷”,用最快的速度通过。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2.老师观察指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3.教师示范单脚交换跳绳和反摇跳的方法

 

4.教师与学生互动练习双人跳绳。

 

5教师展示花式跳绳的方法。

设计意图:

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逐步加大技术难度,提高学生学练兴趣,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讲解游戏方式

2.规则:

①学生必须站在线后击打

 

②只能击打腰部以下部位

 

③当中间的同学还没有完全通过时两边同学不能到中间捡绳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器材,培养学生灵敏等素质,掌握一些规避危险的技巧。

1.学生仔细观察聆听。

 

2.学生进行双脚连续跳绳的练习。

 

3.学生优秀动作展示后进行单脚交换跳绳和反摇跳的练习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双人合作跳绳的练习。

 

5.学生进行花式跳绳练习。

 

 

 

1.  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尝试性练习

3.分组比赛

 

4.学生自评

 

 

组织3

 

 

 

 

 

 

 

 

 

 

 

 

组织4

 

 

 

 

 

 

 

 

18′

 

 

 

 

 

 

 

 

 

 

 

 

 

 

 

9′

 

 

 

 

 

 

 

 

 

1-2

 

 

 

1-2

 

 

 

 

 

 

 

 

 

 

 

1-2

 

 

 

 

若干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我抛你笑”

 

2.教师小结本课

 

3.下课,师生道别

1.教师讲解放松方式。

 

2.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3.师生道别。

1.学生散点站立,老师手中拿一个捆好的跳绳。当老师把跳绳抛起时学生开始大笑,当跳绳落下后笑声立刻停止。

2.师生道别

 

 

组织5

散点

 

 

 

 

5′

 

 

 

 

1

 

 

线

 

录音机一台、跳绳61根。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35%——40%

 

练习强度:中

本次课学生学练兴趣较高,部分学生已能跳出2-3种花样跳绳动作,但本人未能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下次课要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助手,提高教学效率。

 

六、小学美术学科备课建议

  1.遵循美术学科特点,依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爱好需求,确定美术教学的内容。

    2.教材分析一是要熟悉教材,反复研读课程标准,针对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写出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始终以美术为本、以生为本。确立教学目标,需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  知识)

4.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在书写上严格分开。

    5.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过程以拓展思维为主线,美术教学活动要体现出具有培养美感,愉悦身心,开发智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6.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 认识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7. 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

    8.美术作业尽量在课堂中分层完成,作业的批改分等级评价,如A、B、C、D;甲、乙、丙、丁;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小学美术备课参考案例一

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9课《绿色呼唤》教学设计西湖小学    陈文

教材分析

森林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课围绕树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本课涉及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制作小树领养卡是前节课活动一的情感延续,根据四年级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特点,为学生的手工制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适当了解一颗树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2.能力目标: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

3.情感目标: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一些树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教学难点: 构思设计一张独特精美的小树领养卡。

教具准备: 图画纸、卡纸、水彩笔、剪刀。

学具准备: 图画纸、卡纸、水彩笔、剪刀。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读信: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小学四、一班的学生,我们校园绿化非常好,有松树、槐树、柳树,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小树领养活动,听说西湖小学四、一班的同学们画画特别棒,能帮我们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小树领养卡吗?

2、教师提问:××小学种了那些树?

3、教师小结:这些树在我们兰州到处可见,正是这些树点缀着兰州,美化着兰州,我们兰州需要绿色,呼唤绿色

4、揭示课题——绿色呼唤(板书课题)

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

 

 

 

 

 

 

 

学生:松树、槐树、柳树,

 

信封、信

二、了解探究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这三种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板书:

松树——外形特征:高大,叶如针。

生活习性:耐干旱,喜阳光。槐树——外形特征:高大,长槐花。

生活习性:耐干旱,喜光。

柳树——外形特征:柳枝细长,柔软下垂。

生活习性:耐干旱,喜光,喜湿润。

3、欣赏学生作品小树领养卡。

教师提问:

(1)、小树领养卡有什么作用?

(2)、它们都有那些形状?

(3)、如果让你设计,你会想到那些形状?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小树领养卡,让××小学的同学看看我们的设计水平,满足他们的愿望好吗?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学生:让我们认识了解小树,了解小树的生活习性,让我们爱护小树。

学生:脚丫形、人脸形、花形…

学生:桃形、五角形、手形、动物形、植物形、鱼形、雨滴形、卡通形……

学生:好!

课件:松树、槐树、柳树

 

 

 

 

 

 

 

 

课件:学生作品

课件:三个问题

三、方法指导

1、出示参考资料。

2、演示制作步骤:
(1)选自己喜欢的外形。
(2)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外形。
(3)添画内部。
(4)染色。
(5)写文字。(——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6)剪下外形。

学生认真观赏。

课件:各种形状的图形

示范纸、水彩笔

 

四、布置作业

构思设计一张新颖独特的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学生作业。

课件:作业要求

五、创作表现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构思新颖、造型独特的作品及时展示给全班学生观赏。

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水平。

音乐

六、展示竞赛

用彩色卡纸剪三棵大树贴在黑板上松树、槐树、柳树。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按三组分别往大树上贴。

彩色大树

学生作品

七、评价小结

1、教师评:今天的作品有的色彩漂亮,有的构思新颖,有的设计独特,各有各的特点,老师非常喜欢,我相信××学校的学生看到后也会非常喜欢。

2、小结。

请三位学生上台选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作品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略)

七、品德与社会备课参考案例

年级    班级                        授课教师      

课  题

献出我们的爱

页码及说明

50-------60页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2.引导学生留心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多途径的调查,收集社会中具有特殊困难的人和事,以及社会给这些人群的关爱。

   3.课后引导学生自发组成爱心小组,帮助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将学习内容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  学

重  点

 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教  学

难  点

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教  学

准  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调查了解身边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身体特点,了解特们的需求。

活动

目标

(第一

课时)

1.体会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爱心,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爱心,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导入

新课

 

播放小短片

提问:短片讲的什么?

 

看,思考,谈话。

 

 

通过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活动一:

了解老人社会

 

幻灯片出示小资料内容

 

阅读小资料,了解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解国际老人节,中国老人节。

幻灯出示直观,通过读让学生读了解相关知识。

活动二:

了解老人及他们的生活

 

1.提问:你知道老人有什么特点?在众多的人群中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

2.小结过渡: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得习惯真好!那他们的身体状况怎样?他们有什么需求呢?播放小品《孤独》

3. 组织交流课前调查访问结果。

4.配乐幻灯师深情解说

  1. 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言谈自己的见解。

 

 

 

 

2.生边看边思考:小品中的老人他需要什么?看后说说。

 

 

3.各小组交流后指代表全班交流。

 

4.生边看边听

通过问题,观看小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

 

 

 

 

 

 

 

检查课前初步体验,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

 

激发学生的情感

活动三:

爱的奉献

 

 

 

 

1.今后在关爱老人方面我们准备做些什么?

 

 

2.是组织学生演一演。

 

  1. 学生讨论后交流

 

 

2.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

演。

课中体验,激发学生从自己做起关爱老人。

 

活动四:

总结

是根据学生表演相机总结,号召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老人!

学生静静地听

课后践行,将课堂衍生到课外

 

作 业

设 计

 

课下同学们行动起来,关爱身边需要关爱的我们的爷爷、奶奶和所有的老人们。

板 书

设 计

献出我们的爱

 

                      从自己做起

关爱

                      从身边做起  

老人

           从小事做起

教 学

反 思

 

 

 

 

 

 

 

 

 

 

 

 

八、七里河区小学科学学科备课规范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包含以下四块内容:

1.学情分析。2.教材分析。

3.教学策略。4.教学进度。

学期教学计划应在学期授课前制订好,开学时上交学校并存档。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

2.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3.列出教学需要的学具和教具,明确不足或缺少的学具和教具,以及解决办法。

单元教学计划应在单元教学前制定好。兼课老师不作硬性要求,但是对整单元内容要作全面分析研究。

(三)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课时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关键问题。

小学科学备课参考案例一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有3个平行班,每班学生为 4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人数所占比例约占总授课人数的57%。

通过前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技能,比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五年级学生普遍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从年龄特征上看,此段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有强烈地探究欲望,但其他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生处在一种喜欢科学课但又无法重视科学课的尴尬中。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安排及结构体系

全册教材包括了“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共32课,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分属“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个部分。这些课文已经不仅仅研究特征,教材的着眼点开始放在向事物的发展变化推进。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主要内容

(1)“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知道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地表。

(4)“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由于本册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2.引导学生体验长期观察研究活动

在本册学习中,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1

种子发芽实验(一)

2

10

地球表面的地形

1

2

种子发芽实验(二)

1

10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

2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

10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

2

蚯蚓的选择

1

11

土壤中有什么

1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11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

3

做一个生态瓶

1

11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

3

改变生态瓶

1

12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

4

维护生态平衡

1

12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

4

单元复习及评测

2

12

单元复习及评测

2

6

光和影

1

14

我们的小缆车

1

6

阳光下的影子

1

14

用橡皮筋作动力

1

6

光是怎样传播的

1

14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

7

光的反射

1

15

测量里的大小

1

7

光与热

1

15

运动与摩擦力

1

7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

15

滑动与滚动

1

8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1

16

运动与设计

1

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

16

设计制作小赛车

1

8

单元复习及评测

2

17

单元复习及评测

2

9

期中考查分析

2

18

期末考查

3

 

 

 

 

 

 

 

 

小学科学备课参考案例二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教学计划

一、单元整体内容分析

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本单元旨在通过气泡图揭示学生的前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关水和空气的特性、物体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等的科学概念,并学会运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等。

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第5课,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

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在第7课后半部分的活动是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3.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3.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4.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5.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2.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认识测量需要标准工具。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三、单元实验器材统筹安排

课题

小组准备

演示准备

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石头、1块木头、1瓶醋、1瓶牛奶

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个烧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根玻璃棒、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1个水槽

2个试管、2根长木条

谁流得更快一些

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

 

比较水的多少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

500毫升量筒1个

我们周围的空气

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个吹泡泡器、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1根香、1个打火机

空气占据空间吗

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1个玻璃杯、纸巾2张、1个水槽

空气有重量吗

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九、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建议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参考案例

信息技术四格漫画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作者

姓名

甘俊杰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

信息技术

学校名称

七里河小学

1

 


 


 

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

四格漫画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漫画怎样画才有幽默感?

单元问题

四格漫画有什么特点?

内容问题

1    四格漫画中的角色是怎样的。

2    四格漫画中的转折点是哪幅漫画。

单元概述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喜好和思考,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一幅四格漫画,不仅提高学生对画图软件的了解和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文化素养。

关键词

四格漫画  夸张 符号化 画图软件

1

 


 

 

涉及相关学科领域(在相关学科复选框内打勾):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他:

 

 

 

年级(在相关年级复选框内打勾):

小学年级

初中年级

高中年级

其他:

课程标准(本单元所针对的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

学习目标:

1    了解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运用软件为漫画进行描边、涂色、添加文字操作。

2    了解符号画形象的特点,学生自己的漫画角色。

3    了解四格漫画的表现特点,能给人一个意想不到或者搞笑的故事结局。

4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

1

 


 

:请在设定课程标准时,要充分研究国家新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提供了指向各科新课标的网站链接。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一、课前教与学:

1、出师本单元的数字作品设计内容“四格漫画”。

2、课前学习。学生在课前自学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习过程可在家中,主要通过教师布置的前置性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在自学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步骤后,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中上机练习,其他家中无电脑的学生可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课前练习。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进行练习。练习以设计作品为核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练习四格漫画中角色的设计,了解符号化角色的设计方法。并且设计一个完整的四格漫画故事情节。

二、   课堂教学

1    出示并叙述一幅四格漫画?

2    讲解四格漫画的特点。

3    让学生按照设计稿在电脑画图软件上完成一幅作品。

4    教师巡视,提供帮助。

三、   作品评价

1    让学生们自由评价,把学生认为最好的作品选出来。

2    由作品的作者进行讲解并自评。

3    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评价。

5    教师总结评价。

四、   作业布置

布置下一节课的前置性作业。

预计时间(如,45分钟、4小时、一年等):

预计45分钟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1、掌握画图软件中铅笔和橡皮擦的使用。

2、了解四格漫画中符号化角色的设计方法。

3、了解四格漫画的设计步骤。

本单元所需材料和资源:

所用教材及版本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科书   四年级 下册

印刷资料

前置性学习资料、前置性练习资料、前置性设计稿。

辅助材料

学生评价单

评价工具

评价单设计

由学生发给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

 

为个别化教学所做的调整:

需要帮助的学生

    适当降低难度,对于作品中的角色可以采用火柴人简笔画的方法来绘制,对于创作中的闪光点,要给与积极肯定,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高材生

    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软件操作的难度和审美层次的高度,并让他们有表情的把作品叙述出来。

 

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备课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备课参考案例

课    题

《我的情绪我做主》

  教   师

    曾爱莉

科    目

心理健康教育

年   级

五年级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还较弱。本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各种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同伴互助学会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合理调节情绪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识、体验各种情绪,体会到消极情绪是需要调节的。

2.初步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活动重点

1.让学生认识、体验常见的情绪,了解情绪是多样的,了解四种基本情绪。

2.学会调节情绪的不同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不同方法,有效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活动形式

游戏、讨论、视频、分享。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绪魔法盒、海报、水彩笔等。

学生准备

水彩笔、钢笔

活 动 设 计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热

身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参与游戏

通过课前游戏让学生身体动起来,缓解紧张,放松心情,活跃气氛,破冰,初步建立关系。

 

 

 

二、谈话导入

 

1.谈话互动,了解学生情绪状态。

2. 让学生猜自己的情绪。并向学生开放自己的情绪。

 

1.说自己的情绪。

 

2.猜一猜老师的情绪。

1.激发兴趣,放松心情,初步感知情绪。

2.导入主题活动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三、体验各种情绪

1.利用情绪魔法盒活动,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情绪。

2.引导学生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3. 指导学生匿名在小纸条上写下烦恼,放入魔法盒。

 

 

1.完成各种任务,体验不同的情绪。

 

2.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3.在小纸条上写下烦恼,放入魔法盒。

1.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不同的情绪。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知道调节的主要是消极情绪。

2.引导学生学会宣泄情绪。

3.课后了解学生的烦恼,有针对性地辅导。

 

 

四、小

组合作

讨论调

节情绪

的方法

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组员分工。

2.提出讨论要求要求。

3.教师巡视指导。

4.结合学生汇报,点评,引导并梳理总结方法。

 

1.组成6人小组。

2.明确组员的任务:推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3.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活动。

4.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海报上。

5.发言人汇报展示讨论结果。

充分体现学生是活动和学习的主体。利用团体动力学,创设安全的氛围,同伴互助,共同探讨,合作解决,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拓展调节情绪的方法

 

出示心理学两可图。

 

观察图片。

   思考并回答问题。

启发学生领悟到换个角度看,看到的就不同。

六、小结

合理调节情绪的方法

 

  1. 出示儿歌。
  2. 播放短片

 

 

  1. 读儿歌。
  2. 看动画视频。
  3. 谈启发

 

1.激发兴趣,加深印象。

2.让学生明白宣泄情绪要适度。

七、学生分享收获

启发学生分享感受和收获。

 

自由分享

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加深体验。

 

八、总结

 

 

根据学生分享,总结全课内容。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真正做到我的情绪我做主。

九、板书设计

 

我的情绪我做主

宣 泄    转 移 

  深呼吸  换个角度看

 

1

 

编辑:刘校长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小学 特此声明。